[波蘭媽媽看達文西展畫作被壓壞事件]
今天看新聞看到,一名男學生去看達文西特展,不小心摔倒將畫作壓壞了 (被壓壞的畫是Paolo Porpora畫的《花》) 。我並不覺得畫作受損是一件很嚴重、或像主辦單位講的「對台灣的形象有所傷害」的事。畢竟,展品在展覽中本來就可能受到損害。燈光、溫度、濕度、搬運、人為意外都可能造成損害,我也是策展人,我也展過「真跡」,也遇過展品在搬運中受傷的事。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,該去關心的是如何修復,如何應變,如何預防,這才是攸關台灣專業形象的重點。
這次事件讓我想起上個月的另一則新聞:一個小男孩逛英國薩福克郡的「基督城大廈」博物館,不小心把一個兩百多年的古董花瓶打破了。博物館把這花瓶修復後,不但沒有怪罪小男孩,還想把他找來再參觀,告訴他:別擔心,已經修好了!
是啊,我們到底是要活在一個很害怕東西破掉、壞掉,然後真的破掉壞掉就很緊張的世界,還是要活在一個把東西破掉、壞掉當成現實的一部分,然後真的發生後,好好去處理的世界呢?
而且,英國博物館在乎的不只是花瓶,他們也在乎人。藝術品本來就是為人存在,藝術品的修復也是一項和人有關的工作。我有幸認識克拉科夫城堡博物館的古物修復專家,聽他說他的工作,看到他為了瞭解一個展品,所付出的努力,那真的,是很令人尊敬的。
若是對藝術品修復感興趣,可以看一下《人面獅身像是怎麼到博物館?》這本繪本。